开云电竞官网app
三区同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开云电竞官网app    发布时间:2023-11-20 23:55:22

  巴中是农业大市,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地位、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一直是工作的重心之一。自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区同建”以来,巴中市便把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日前,我市印发了《巴中市农村“三区同建”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及《关于深入推动“三区同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7年,全市新建巴山田园综合体55个,培育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等,走出一条符合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实际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眼下正是秋季果树管理的关键时节,在通江县杨柏镇太平场村龙池谷蓝莓示范基地,一棵棵蓝莓树苗枝叶翠绿、生机盎然,村民们穿梭在蓝莓树间,正忙着施肥、除草、剪枝,现场一派忙碌生产景象。

  在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杨柏镇太平场村抢抓东西部协作契机,建立“党建引领、供销牵头、部门联动、村级主抓、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集合供销社服务优势、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资源优势、专合社生产优势,创新“三社”融合模式,全力发展蓝莓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太平场村共种植蓝莓5个品种1600余亩,每年土地流转费用共计60余万元,劳务投入金钱90余万元,带动全村288户386人(其中脱贫户62户84人)实现增收294万元。产业园常年用工3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160余人,村民年人均务工收入1.2万元左右。

  龙池谷蓝莓示范园区是市三星级园区,按照“做强链头、锻造链身、厚植链尾”思路,以太平场村为中心,以蓝莓产业为主体,带动全县17个乡镇32个行政村发展蓝莓1.3万亩,并投资2.2亿元,建成集育苗、种植、电商、冷链、物流、深加工、营销及观光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结合、三产融合新业态。

  当前,我市正围绕“1+3”主导产业、县(区)“1+1”产业布局和“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推进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建立完善以粮油为主、特产为辅、农牧并重、种养循环、因地制宜、分类培育、梯次培育的园区创建体系。对规模小、品质差、效益低的现代农(林)业园区,实施产业转向、技能提升、规模扩容等,提升园区能级、扩大园区产能,集群化建设一批加工聚集型、龙头带动型、股份合作型、复合发展型产业园区。

  为了不断壮大经营主体,我市还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壮大一批发展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入园引导发展。发展一批管理规范、群众信任、效益突出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园区主导产业;引导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量化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支持有创业实践经验的科学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乡贤能人等入园创办实体。同时,创新“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分享各环节增值收益。

  科技赋能,才能推进产业发展加速。我市还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队进园区,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在线、在地服务。加强科研合作,引导产业技术团队、科学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设立试验站(基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在园区转化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农业园区。

  今年6月,南江华润希望小镇落成仪式在长赤镇龙泉村举行。该希望小镇是全国第12个、四川唯一希望小镇项目。项目红线年半,6月27日全面落成开园。村内,蜿蜒的柏油马路、依山傍水的农家小院、错落分散的产业布局……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焕发生机,让人充满向往。

  南江华润希望小镇内不仅建有党群服务中心、农耕馆、乡村餐厅、张氏祠堂、青年旅社、米兰花酒店、会仓、龙泉书院等公共建筑,还新建民居108栋、改造民居378栋,强基、硬化和黑化道路20.3公里,极大改善和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和水平。

  “家乡越来越美,知名度也慢慢变得高,返乡创业、务工的人至少百名,要么开办农家乐、食品店,要么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要么在村里务工,一年算下来,收入不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少。”村民张大江说,能生活在这里真是太幸福了。

  龙泉村作为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重点乡村,通过环境改造、产业帮扶、组织重构、精神塑造四大愿景,实现了“园村相依、景村相生、产村相融”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市始终守好生态本底,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效,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的美丽家园。深入实施“两减两增一提高”,切实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土壤污染负面清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应治尽治、利用为先”原则和以“用”为主的治理思路,配套建设农业园区、田园景区管网设施,规范收集处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行动,推动《巴中市乡村清洁条例》立法,推广落实“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机制,规范设置垃圾中转站。全方面开展厕污共治,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和生活垃圾污水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配套完善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全市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垃圾污水正逐步得到一定效果治理。

  我市还依托田园风光、自然风情、产业特色资源,优化配置景点设施,建设景观公园、走廊步道,布局景点观赏、体验设施,拓展延伸农业体验、观光功能,构建田园诗意美丽景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挖掘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红军文化渊源,保护修缮历史遗址、文化遗迹,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等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景观提升,构建宜居更怡人的和美乡村。

  走进恩阳区明阳镇五郎庙社区,前几年修建的聚居点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新居下不时传出村民的欢声笑语,屋前道路平整干净,一旁的休闲文化广场上有老人正悠闲地散步晒太阳。

  “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五郎庙社区居民陈顺华说,他家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想买点生活必需品还得走几公里山路,很不方便。“下雨天路不好走,泥泞又打滑,根本不敢出门。”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他们于2017年9月搬进了新房。“屋里有自来水、电、网络,我还添置了电视、冰箱,现在的生活太好了。”

  整个聚居点按照“产业园区+新居”发展模式,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推进新居工程一体化建设,规划占地面积36亩,建设36户易地扶贫搬迁、9户集中安置聚居点。该项目已于2016年12月竣工,现入住率达95%。同时,实施C级危房改造92户。该社区及聚居点功能配套设施齐全,8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26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和6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站均已投入使用。

  五郎庙社区正借助“山、水、池、林、田”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四季有景可赏、有菜可采的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宜居宜业的新型社区。

  放眼巴中全市,慢慢的变多的传统村庄正蝶变为“五郎庙社区”,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市慢慢地增加干线公路通、通组路、偏远山区道路改造和集中聚居点环线路建设,解决通而不畅、出行不便、流通受阻等问题。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加强农村社区电网升级改造和4G、5G基站建设。加强社区教育、文化、卫生和“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提升农村风貌建设及农房和村庄规范化管理上的水准,打造现代化宜居新村。

  为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我市还探索村(社区)干部兼任景区管理员、园区协管员机制,给予适当管理费用。建立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和服务阵容等公开公示制度。鼓励支持园区经营主体、社区服务人员在社区开设园区农产品、地方小吃、农村非遗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专卖店、体验店,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在社区治理上,我市还创新设置区域带动型、产业融合型、跨界协作型基层党组织,推进组织联建、产业联育、资源共享、治理共促。修订完善村(社)规民约,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建设新家园、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环境、树立新风尚。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如今,放眼巴中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产业更旺了,村子更美了,村民更富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巴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3年“集中听取民意日”活动举行 何平 喻在岗参加



上一篇:桑园小镇从“伤痕累累”到重焕光荣这儿阅历了什么 下一篇:沔阳小镇:做游客“贴心人”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