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新模式:三大发展新理念和四大发展新愿景
来源:资质荣誉    发布时间:2024-02-25 10:47:13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少数人专享的奢侈品。人们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回归原真,全域旅游恰是我们正常的生活的追求,回到旅游的本质,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旅游。万盛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政策,切实落实战略计划。在全域旅游的引下,旅游发展观将逐步实现“由休闲度假到生活方式”的转变。观念转变过程中,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引领未来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愿景。

  一是“轻生活”理念,即:简单、淡然、节俭、从容、快乐以至返璞归真。“轻生活”理念必将作为未来度假类产品规划设计的重要理论依照。“轻生活”理念指导下的旅游是一种温饱之后的清空归零,这样的新生活是大众旅游时代的一种旅游心理特征和环境模式需求,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奢侈——心灵奢侈。

  二是“微度假”理念。全域旅游引领下的旅游出行方式和出游时间具有随意性,畅达交通网络和各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提供了充分保障,但现行的假日制度仍是我们最大的阻碍。“微度假”如同修行,生活自有诗意,何必要去远方。“微度假”类似于传统周边游,是一种就近度假和在地度假,但在品质上对产品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也相应增加了旅游服务产品的规划设计难度。近年来比较火热的民宿、营地等产品即属此类理念下催生的产物。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周边都会相应建设一批“微度假”类旅游产品。

  三是“慢享受”理念。城市化慢慢的变快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慢慢变得快,太多传统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间正慢慢的变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慢慢的变冷漠和缺乏亲情倡导纯粹的生活,保护当地特色,对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同质化和标准化说不,强调在悠闲的生活节奏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与体悟生命的意义。“慢城”便是这套哲学下的产物,其势必会引导全域旅游理念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环境建设。

  一是“成全我的碧海蓝天”。雾霾笼罩、污水横流不仅令当地居民深恶痛绝,而且常常成为外地游客进入一个区域的最大屏障;反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不仅成为一个区域居民幸福指数高的重要指标,而且有时能成为该区域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卖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应把以PM2.5、城市绿化率、食品安全等涉及居民幸福指数的关键数据作为全域旅游成功创建的重要指标,使游客和城镇和乡村居民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主客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二是“拉近鸟与人的距离”。曾有一位哲人讲,鸟与人的距离就是文明的距离。全域旅游示范区应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示范区。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实践,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显得很重要,当我们的城乡处处充满花香,孩童在广场上与成群的鸽子互动,麻雀不时飞上餐桌与人们共进晚餐,松鼠在街头巷尾的大树上追逐嬉闹,家家户户都有鱼游虫鸣的光景,这便是我所期待的全域旅游时代。

  三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健康的身体为幸福的人生保驾护航。全域旅游需惠及全体人民,其发展建设应与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相结合,通过“旅游+”的放大作用,与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将读书、读报、登山、跑步、徒步等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风气的形成,能为旅游城市拉升人气和提升品牌做出重要贡献,甚至通过一系列活动可实现平衡淡旺季的功效。深度实践“旅游+”,以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为战略抓手,深入推动文化、体育、康养等与旅游业结合,让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四是“吾心安处是吾乡”。中国社会的封建时代较之于欧美封闭而漫长,其最典型的形态是农耕经济,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是田园风光,最引人的传承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乡村情怀和乡愁情结。在全域旅游的指引下,应该让更多的传统乡村活起来,从现有的空心化危机中摆脱出来。乡村真正的价值是中国文明、文化之根,中国乡村的价值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期待全域旅游理念指引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常有炊烟袅袅,偶有唢呐声声,常有花田市集,偶有庙会社火,常有黄发垂髫,偶有乡童牧歌。这样的乡村必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也将成为全域旅游给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



上一篇:北京闻名旅行景点周围的一条老房子现在已成了网红的打卡地 下一篇:一位业内人士的本土旅游愿景
推荐查看